首页 > 新闻动态

公路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槽等)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10 11:44:50

      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国家现代化的“脊梁”,其经济、社会、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道路功能。未来随着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融合,公路将继续扮演转型升级的关键角色。

      公路路面病害检测的必要性
      1.保障行车安全
      预防交通事故: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槽、车辙、沉陷等)会降低车辆抓地力,导致打滑、颠簸甚至失控,尤其是雨雪天气病害区域易积水结冰,进一步增加事故风险。
      减少突发危险:及时检测可避免病害突然恶化(如小裂缝发展为深坑),防止车辆爆胎、底盘损伤等意外。
      2.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早期干预成本低:小规模裂缝或局部损坏若及时修复(如灌缝、补坑),可避免病害扩散,大幅降低后期大修费用(如基层重建或整体翻修)。
      保护路基结构:表面病害若不处理,水分渗入路基会导致强度下降,引发更严重的结构性破坏,维修成本成倍增加。
      3.降低养护成本与资源浪费
      精准养护决策:通过定期检测和数据对比,可科学规划养护优先级,避免“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优化资金分配。
      减少交通干扰:预防性养护(如微表处)比大规模修补施工周期更短,减少道路封闭带来的拥堵和经济损失。

      路面病害检测的现状
 传统手段与新技术并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 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技术推广、标准统一、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挑战。

1. 传统人工检测
方式:依靠人工目测、尺具测量(如裂缝宽度尺)、钻孔取样等。
半自动化设备:如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检测仪,精度有所提升,但覆盖率有限,适用于局部重点区域。
现状:仍是部分中小城市或农村道路的主要手段,但效率低、主观性强、安全性差(需封闭交通)。

现存问题与挑战
1.技术瓶颈
隐蔽病害(如基层松散)检测精度不足,依赖经验判断。
复杂环境(夜间、雨雪)下自动化检测稳定性差。

2.成本与推广
高精度设备(如三维激光扫描车)单价超千万元,中小城市难以负担。
无人机、AI技术需配套培训,基层养护人员接受度低。

3.数据应用不足
检测数据多用于“事后修补”,未与设计、施工环节形成闭环反馈。
缺乏长期病害演化模型,预防性养护决策科学性待提升。

4.标准与法规滞后
新型检测技术(如AI结果)的法律效力尚未明确,影响保险理赔等场景应用。

      公路路面病害检测系统是专门用于公路路面病害检测的机器视觉组件,该组件集相机、激光、防护、同步、控制为一体,可以在各种交通应用场景下提供长时间稳定可靠的视觉图像。
方案亮点
1.采用51Camera自主研发控制系统,可以达到us级精准控制同步
2.组件整体最高达到IP67 防护,具备自动调节内部温度、气压等功能
3.现场部署方便、操作简单、稳定性高
4.可以应用于户外、高速、灰尘、严寒、炎热、雨雪、光线干扰及其他各种复杂环境。

      公路路面病害检测是基础设施运维的核心环节,其价值不仅在于“修补”,更在于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防患于未然”。随着交通量增长和环保要求提高,智能化、高频次的检测将成为未来公路养护的标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 返回列表页
联系我们

投简历邮箱:51camera@51camera.com.cn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绿地启航国际2号楼301室

快速指南
0

请选择产品加入对比!
最多可同时对比四款同类产品

weixin erweima weixin telphone Up
登录显示内容...